DSP广告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数字营销手段,优势在于它是一个标准化产品,ROI相对较稳定。
可不少品牌主在刚接触微信KOL投放时,都有一样的疑问:
这几十万上百万砸下去能有多少客户买单?
鉴于微信公众号广告投放的姿势太多,KOL也是一个非标渠道,用户到达的数据(不管是用户的匹配度,还是长尾数据追踪)难以量化。这是一个让品牌和乙方都很尴尬的局面。
很多品牌方收到广告公司一长串的KOL资源报价时,真有点盲人摸象的意思。
如果品牌方在投放KOL前真的纠结ROI,我们倒是可以提几点建议。
粉丝越多的号,其粉丝的构成越复杂,所以跟品牌的匹配度就会大打折扣。
所以优先选择投垂直类KOL,至少粉丝结构会单纯很多。
即时缩小范围到垂直领域,也还得再筛选一次。怎么选?
既然我们看不到粉丝数据,那就看KOL内容。
看推文的话题和评论,内容的主题、调性、价值观取向就是粉丝画像的投射。
比如,某汽车垂直KOL,主播吊儿郎当、行文诡异、屌丝气息很浓,基本上都是关注10-20万左右车或者发一些意淫贴,那BBA就别在这里投了。
即便你投了,无非招来一堆喷子。
如果KOL要求在文末出现你的海报或相关文字、二维码时,我建议你还是放弃。
这种“乱入”的效果实在太差!
千万别绕弯子,从标题开始就应该直奔主题!
分散式投放
投KOL,跟投股票一样。
把曝光总量化整为零,
一是因为阅读数量小的号,刷阅读的可能性小很多
二是通过分散式投放减少我们入坑的风险
三来利于积累那些真正优质的KOL,优化后期的投放。
主要是为了看24小时阅读曲线,跟那些刷阅读的号拜拜!